文章段落

大家都推薦的經典:Nikon FM2
如果沒有任何預算限制地想找一台單眼相機,大概遇到十個人會有八個跟你推薦 FM2 吧? Nikon FM2 是那個年代穩定、便宜、純機械不會壞的代名詞,出生於 1982 年,期間經歷三次主要改版,改版間最常被拿來比較的便是快門的「型式」和「材質」了,但是在討論之前,先簡單介紹一下 FM2 的快門有什麼特別之處吧。
FM2 快門之獨特技術與發展
FM2 快門是由 Nikon 研發 Copal 製造的第一台可以穩定達到 1/4000 秒速度的縱走金屬快門,是 Copal Compact Square 家族的一員,與 Nikon FT 時期的 Copal Square-S 有所區別,簾幕設計來自原本 FM 與 FE 的改進,藉由增加彈簧張力和減低簾幕重量來提高兩檔速度,所以可以在相同設計的 FE2 上發現機械檔位 M250 差不多就是 FE M90 再往上兩檔。
FM2 1/4000 秒快門的穩定性與實際應用
既然提高了彈簧張力,當然原本的鋁合金快門簾就不夠堅固了,還好當時航太材料正在快速發展,鈦合金的價格和加工難度都大副下降,只剩下一個最麻煩的問題:鈦金屬的緻密度實在是太高了,疊在一起的鈦合金片會吸附住彼此,嚴重影響快門速度,所以 Nikon 才壓上「蜂巢」壓印,讓空氣當潤滑,不可思議的 1/4000 就這樣誕生了。
那這個 1/4000 真的有那麼穩定嗎?根據 Nikon 的維修手冊,其實 FM2 在 1 秒到 1/1000 秒時,曝光可以容許的誤差是 0.3 EV ,也就是 1/3 檔,但在 1/2000 和 1/4000 秒時,容許誤差就變成 0.5 EV 了,換算成倒數來看, 1/4000 秒的範圍會在 1/6000 到 1/3000 之間,看起來落差很大,實際上對曝光的影響很小,而且在實務上測量保養完成的 1/4000 秒,連續擊發十次以上,不論版本都可以落在 1/4200 到 1/3600 秒之間,可以說是非常穩定,這也是金屬快門的最大優勢。

FM2 有這麼快的快門有什麼意義?
但實際來說, 1/4000 秒的快門對攝影有什麼意義呢?也許有些介紹會說更高速的快門等於可以用更大的光圈來拍照,或是如同當年 Nikon 的廣告一樣:更高的速度可以留下更精準的瞬間。但底片攝影依然要回到底片的化學性本身,這個類比的媒材並不是完美線性的,與 CCD 或 CMOS 的表現不同,底片的曝光不只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,也會被光「塞滿」,所以太快的速度,底片會來不及反應;太慢的速度,曝光則會不容易累積,簡單一點說, 1/4000 和 1/1000 秒的濃度差距未必能到兩格,就如同長曝光 15 秒與 30 秒結果會幾乎是一樣的。以一般消費片而言,比較能信任的區間是 1 秒到 1/1000 秒,這個區間裡的曝光才會和光圈成比例,當然,更專業及高感度的負片也許就可以往更高的速度做出區別,但如果連快門都不介意那個 1/2 檔的差距,底片分得再細緻又有什麼用途呢。在現在,請將 1/4000 秒當作一種過去 Nikon 在競爭時代的短暫勝利就可以了。
FM2快門總結(上)
總結而論,這個快門在時代上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,從此之後, Copal 成為焦平面快門的代名詞,這個快門的設計變成所有快門的基礎設計, Seiko 從此無法與 Copal 比肩,即使在純電子快門出現以後,同樣的設計依然活在所有手動過片的高中低階單眼當中,穩定,不容易壞。
下一篇繼續講大家更有興趣的, FM2 的不同快門間到底有什麼差異。